前言:在撰写专科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云南省区域物流的降本增效是行业重点,为实现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是云南省实现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物流的关键。文中剖析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培养近几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高校区域物流人才培养层次偏低,区域物流人才培养种类不均衡,且各高校应加强对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
1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的含义
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主要是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物流,涉及绿色物流、循环物流、逆向物流、低碳物流等。绿色物流是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和设计实施物流系统的仓储、配送、包装、运输、分拣等活动,来降低物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循环物流是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有机结合,正向物流是循着供应链自上而下,将物质从原材料、在制品形态送到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又将产成品送到最终用户手中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逆向物流是将最终用户消费完产品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延供应链自下而上,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的方式运回到供应链上游,进行废物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均衡。低碳物流主要是在区域物流活动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管理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粉)尘等废气的排放,以期达到降污增效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2云南省生态文明型区域物流人才需求情况
2.1区域物流人才就业总量在减少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的就业主要涉及的行业有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和管道运输业以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见表1)可知,云南省区域物流人才就业总量呈波动中下降趋势。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总人数为178598人,比2016年增加了5498人,增长率为3.2%,但是2018-2020年间,总就业人数逐年减少,同比上年减少量分别为7406人、8194人、1159人,减少率分别为4.15%、4.79%、0.71%。总的来说,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总人数相比五年前减少了11261人,减少率为6.5%。
[摘要]随着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通过开展就业评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于对安徽省部分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岗位专业相关度、知识岗位支持度、就业地域聚集度三个供需契合测量指标的基本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形成原因。最后,探讨了改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供需契合水平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就业调查
1前言
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在最近十多年获得了长足发展,与本世纪初相比,招生高校总数增长了三十余倍,是工商管理学科中少见的“爆发式”扩张专业。安徽省高校早在2002年就开始布局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已有19所高校正式招生,培养规模大幅度提升,毕业生输出数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有关教育方法单调、培养模式雷同、人才规格模糊的讨论日渐增多,支持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议在物流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1],一些机构甚至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出预警,因此开展毕业生就业调查以评估就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2012年开始,一直跟踪调查安徽省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状况[2],通过网络调查、在线访谈和实地走访等方式,累积收集了数百位毕业生就业数据,涵盖安徽省数所高校。2015年笔者又陆续收集了两百多份毕业生样本,基于对这些受访样本的初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安徽省物流管理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并未出现就业困难现象。然而,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及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影响,就业压力并未消除,其中供需错位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在前期研究中,笔者曾提出要专门评估就业供需契合水平[3],但没有进一步讨论其评估视角。基于此,下文拟从就业岗位与物流专业的相关性(岗位专业相关度)、物流专业知识对就业岗位的支持水平(知识岗位支持度)、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特征(就业地域聚集度)三个方面,汇报毕业生调查结果,并给予简要述评。
2岗位专业相关度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工作岗位与物流专业紧密相关的毕业生占比25%,一般相关的占比24%,不相关的占比50%左右,虽然高校毕业生的学习专业与就业岗位之间早已不是严格对应关系,但是近一半调查对象并未在物流岗位上谋求发展,这不免令人意外。两年前笔者做过的同类调查中,曾有接近2/3的毕业生报告自己的工作岗位与物流相关,如果不考虑调查方案自身因素,前后两份调查结果反映出物流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更加泛化,这与我们正在倡导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愿景是不相符的。此次调查中,仅有36%的受访毕业生希望跳槽到物流行业工作,这个比例说明毕业生的专业归属感不高,没有把专业视为职业规划的轴线。这个数据值得高校反思,在专业申报论证材料中,各校显然会对物流人才的社会需求抱有厚望,并试图为社会输送更多物流紧缺人才,然而现实情况是,留在物流领域的人和愿意进入物流领域的人都没有占到半壁江山,那么高校培养期望与毕业生的就业观之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笔者在个案访谈时,也了解了部分毕业生的想法。首先,物流岗位层次低、形象差是毕业生的普遍性顾虑,体力劳务型的工作性质让毕业生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毕业生普遍希望进入“办公室”从事白领工作,不愿意承受场站或配送中心的工作压力。其次,物流岗位起步薪酬不高,发展前景不大是毕业生的常见感受,与同学或朋友交流时,物流岗位的薪资水平有些差异。另外,也有毕业生认为,企业招聘岗位不适合本科生求职,不需要太多物流专业知识也可胜任,即找不到能够发挥他们相对优势的职业起点。上述原因表明,毕业生把专业岗位契合不佳归咎于岗位不匹配专业,而不是相反。
一、基于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1.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每个部门都积极地将自己的部门进行改造,从而使得自身能够适合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在现阶段,大部分企业都有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并在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基础上发展,产生各种衍生功能,从而实现供应链系统的设计意义。在我国,已产生一些专业的物流管理公司,专门从事物流管理这一行业,要在这一行业有所发展,就必须事先建设好供应链系统,因为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对企业和客户的联系产生强大的作用,而且对在供应链系统基础下的各种衍生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企业成本的最小化和收入利润的最大化,以及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建设好物流管理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2.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他们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发展,在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供应链系统作为一个有目的性的功能,是拥有着复杂的操作性的,不同的链条之间拥有着各自的特征,参与者共同受益的共赢模式也是在当下时展备受推崇的获利模式,因此,随着物流管理因素的逐渐发展壮大,各国也更加注重起在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功能了。这也就使得供应链系统变得更加的引人注目,使得物流管理更加得被重视。但是,随着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管理的不断发展,各国对其的利用不断加大,从而一些随带的问题便被渐渐的暴露出来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客户所产生的物质要求不仅仅只是仅限于我国的物质条件,人们更加注重国际物流的发展状态,虽然有部分企业紧紧跟随时代潮流发展的脚步,但是,仍然有一些“古板”的企业,他们沉睡在以往的发展状态中,不知道改变与更新,于是便渐渐落后于世界的脚步,这对其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发展的暂时落后会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发展的长期滞后便会导致其经济环境的破坏,甚至是最后被迫退出商业的发展市场,这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结果。
3.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大量的资源便会被白白浪费在不值得运作的生产方面,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客户多样化的要求无法被满足,便会产生负面的经济效益,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无法阻挡,而长期滞留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懂得更新与改进,不懂得接纳新思想,不敢去接触新事物,于是便与时代隔了一道鸿沟,企业的上下游无法连接,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不充分,客户的售后反馈无法及时传达等等,这些可能会出现在供应链系统下物流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便会显现出来,最终使得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风险。其次,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必备因素,很多企业仅仅只是注重供应链系统的完善以及物流管理的条例措施的改善,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改进措施,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落后于其他竞争对象,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的物流管理需要,便会制约物流企业的持续发展,人才技术的单一也使得企业无法拥有自身的工作优势,与世界的脱轨,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处于劣势等等,这一系列因素都致使企业不能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地位以及自身发展状态的劣势。
二、促进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改进的措施
1.培养创新型人才,紧随时展的脚步。由于地区发展的滞后性,某些地区接受新事物的时间总是会落后于其他比较发达的地区,这就会导致一些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被引进,或是引进的成本费用过高而无法负担,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是导致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管理无法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其次,即使拥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却没有适应技术发展的高科技人才,这也是会从根本上导致经济产生不好的效益,因此,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现阶段,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应该被作为一个物流管理功能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想要在物流管理技术方面有所发展,想要在这一专业领域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就要多多培育创新型人才,积极创造出其他企业所没有的专业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立于不败之地,随时关注发达地区的技术发展程度,积极引进别的地区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工作职员都自主的接受这些先进的知识、思想,并且建立积极的工作机制,让工作职员们能够自己努力地去探索新世界的领域,积极的奖励机制也是促进职员们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培养物流管理应用的人才,这也要求企业需要随时关注世界上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这样才能保证不落后于潮流。
一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1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严重不足
随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对涉农物流人才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高校特别是高职学院培养的物流人才较难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如湖南,截止2012年底在全省68所高职院校中,有36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布点比例高达52%,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招生数达12222人,占全省高职招生人数的92%。但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大多是通用型的,如港口业务、国际货代、公路运输、连锁经营、铁路运输等专业方向,较少涉及农产品物流,勉强算得上开设了农产品物流方向的只有3所学校。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近三年来农产品物流方向的学生却不足整个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1%。由于绝大多数物流专业没有涉及农产品,使农产品物流企业较难招到合适的专业毕业生,即使有毕业生有意到农产品物流企业就业,但其毕竟没有相关的农产品及农产品物流知识,较难胜任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要求。总体上说,实践中农产品物流人才十分短缺。
2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
脱节更为严重的是,在为数很少的农产品物流专业中,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毕业生毕业后短期内较难适应企业岗位工作。通过对开设了农产品物流专业的职业院校调查,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来看,大部分是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市场营销、商务经纪与等专业中加入一二门与农产品相关的课程,而缺乏系统的培养。专业课程内容、素质训练不能很好地与职业标准对接,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生后进入企业不能顺利上岗,还要跟师傅有一段时间的实习期,边学边上岗的状况。二是对农产品物流环境的适应不强。农产品物流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也不是特别高,针对这种工作情况,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学习目标不明,导致工作难安心,流动性很大。总之,当前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充分说明改革与创新物流管理专业涉农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及国家政策倾斜,云南省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在国家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其中依托物流产业,发展大通道经济,对于推进云南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7月,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09年7月以来,云南省积极落实“桥头堡”战略,并不断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然而,建设“桥头堡”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复杂性、多边性的系统工程。其中,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物流人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而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源的主要生产手段,是人力资本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既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本存量得以不断增加的关键性因素。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是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前提。云南省的物流教育相对落后,对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推动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要发展,物流人力资源需要开发,学校教育必定首当其冲。1学校教育与云南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通过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上登记的学校来看,2009年,全省一共有高等学校61所。其中本科院校共有17所,高职高专类学校有44所。普通中专学校共有85所。
1.1本科院校高等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
1.1.1学校的空间分布目前,云南省共有本科院校17所,12所分布在昆明,分别是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学院、昆明医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云南警官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和昆明学院;其他5所分布在大理(大理学院)、红河(红河学院)、玉溪(玉溪师范学院)、曲靖(曲靖师范学院)和楚雄(楚雄师范学院)。从本科院校的空间分布来看,分布相对集中,即70.6%的学校集中在昆明,滇东、滇南和滇西各有一所。应该指出,教学资源的过度集中,一方面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空间聚集,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昆明及周边区域物流人才资源的补充,从而促进当地区域发展经济。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发展,影响到云南其他州市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特别是处于以远离昆明为核心滇中区域的大部分州市。
1.1.2学校的物流人才教育在这17所高校中,有5所本科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分别是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红河学院和昆明学院。从比例来看,设立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占全省本科院校的29.4%,应该说这个比例相对较低。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最早是在2006年,比较而言,作为物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始于2001年。这5所高校中,云南财经大学于2006年最先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其他学校在2006年后陆续开始招生。而对于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院校很少,目前云南还没有物流专业的博士授权点,云南财经大学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主要培养物流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在专业设置方面,在云南省5所招收物流专业的院校中,仅有昆明理工大学开设了硕士和本科的物流工程专业,其余各院校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研究表明,一方面,云南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设置十分单一,主要是物流工程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显然,这不能全面支撑云南省迅速发展的现代物流;另一方面,物流专业的开设只有5所学校,总量上偏少,因而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数量就少,无法向市场提供充足的物流人才,加之专业办学起步较晚,这与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形成较大反差。从物流人才的培养数量来看,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本科院校中尚没有毕业生,相关的硕士研究生有10余人,其专业主要是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博士研究生还没有。换句话说,云南本科院校对于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意味着云南本科院校在承担着云南省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任重而道远,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1.2高职高专类高等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
1.2.1高职高专学校的空间分布高职高专类学校共有44所,30所分布在昆明,曲靖、保山、丽江各有2所,楚雄、临沧、德宏、西双版纳、玉溪、昭通、文山和普洱各有有1所。总体上,此类学校的分布也凸显出过于集中的空间格局,即68.2%的学校集中在昆明,曲靖、保山、丽江各有2所,其他区域没有分布。教学资源的过度集中,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高专的空间聚集,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但同时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发展,影响到云南其他州市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全面系统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