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本科论文

专业本科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专业本科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专业本科论文

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前言

采矿工程专业是矿业企业的主打专业,而本科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最后阶段的教学环节。经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对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实际系统的演练,并结合矿山现场生产加以实际应用,从而巩固和扩展采矿工程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采矿工程理论计算、工程制图和计算机设计等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拓宽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丰富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矿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加采矿工程本科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学术、思想作风。因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说明书写作质量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学生前期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及出国等因素的影响,采矿工程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说明书的质量有所下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环境的影响,也有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因素。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深造的重要过渡阶段。如果毕业设计不能达到要求,可能会造成采矿工程本科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不系统、不深入,基本技能不够熟练,动手能力差,不但造成企业、研究生导师和机关领导对培养的本科生印象差,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前进方向和前途。因此,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对矿业类高校培养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2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2.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2.2书写功底差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点击阅读全文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探析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及论文答辩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中,存在着选题太大、缺乏新意等问题,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层面上存在着论文写作时间不充分、抄袭现象严重以及能力的不足等问题,而指导教师也存在着不够重视、工作繁忙以及自身科研能力的问题,最后答辩也往往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高校本科教学和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才能授予学士学位。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问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1.选题太大。本科毕业论文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选题过大,例如《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分析》等,这些题目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或者作为一本专著来写,而想在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本科毕业论文里把这样的问题分析透彻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题目过大,学生在写这样的论文时,往往会不知道从何下手,结果就随便找些资料拼凑一篇论文,这样的论文只是断章取义,不仅毫无重点,有时候还可能会引起歧义,当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2.缺乏新意。很多学生往往会选一些可以称为老生常谈的题目,如《资本市场投资散户心理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等,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有定论,无须再做论证,甚至在大学的教材里都有详细地讲解,因此此类选题可以说没有任何创新价值。当然,这类题目对学生也毫无挑战,随便找一本相关的书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论文了。

点击阅读全文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本科生导师制与英专毕业论文指导研究概述

导师制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其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欧美诸多一流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教育形式。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本科生导师制指在本科教育阶段引入导师制,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从而促使教学与教育结合、教育与管理挂钩,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将单纯的教学活动提升到教育的高度,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需对学生实施教学和思想的教导、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并对学生的疑问提供解答。

二、本科生导师介入下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究

1.模式设计和内容。本科生导师制作p为辅导员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重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挖掘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本科生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导师通过跟踪式的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引导,密切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极大关怀。将本科生导师制融入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让本科生导师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使得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成为本科生导师四年导师生涯中的一个自然终结环节,对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在具体的教学模式实施环节里,我们拟通过本科生导师介入式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实践达到如下教学目标:唤醒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元认知意识,激发其论文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特长、知识面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将论文选题和自身职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步骤、有侧重的教学实践,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和提高论文的总体质量;通过个性化指导,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性、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2.模式的教学价值现有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因教学和实践时间过短、学生对科学研究认知不足、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间了解不够等诸多弊病的影响,存在优质论文“难产”、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等问题。上述本科生导师参与毕业论文指导的应用模式可为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提供实践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导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提早体验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增强其对学术研究的认知并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争取更多的实践时间;导师和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保障了导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论文指导的针对性;导师采用个性化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和其今后职业发展相结合,可增强其创业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导师分步骤、有侧重地因材施教,可在保障学生论文质量的同时,加强其学术规范性,提高其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概括即为,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毕业论文的撰写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思路,这是缓解当前毕业论文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学术意识不强、论文指导教学效率不高等教学瓶颈问题的一剂良药。四、结语本科生导师兼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工作可优化师资配置,在保证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其论文写作质量的同时,还能因材施教地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及他们的创新和思辨能力。笔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将其应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毕业论文教学研究还处于尝试和建构阶段,亟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笔者也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的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等多元研究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数据,对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综合性研究,推动本领域实践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吴林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点击阅读全文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篇

第一篇: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一、地方院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说学校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可能很多人不赞同,觉得学校在毕业论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怎么可能不重视呢。学校很多时候过分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如果学生的毕业论文不能通过,会影响学生的毕业,进而影响学校整体的就业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毕业论文就不可能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必然会给毕业论文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不管论文最后写得如何,学校总会让通过,而有了这种错误认识之后,学生就不可能拿出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论文的写作中去。

2.毕业论文管理存在形式主义

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程序控制,主要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等管理程序进行控制。毕业论文的开题一般是在大四上学期的10月份左右进行。而所谓的开题就是在学生选择论文指导教师之后,确定论文的题目,将选定的题目报二级学院,学院对上报的题目进行简单审查之后基本通过。“中期检查表”是在学生交毕业论文过程材料时补交的。而论文答辩,是控制毕业论文质量的最后关口。但就笔者了解,学校一般会有二次答辩,即如果第一次答辩不通过,再将论文修改之后参加第二次答辩。如果第一次答辩在内容、程序方面还相对严格的话,那么第二次答辩就变成了走过场。

点击阅读全文

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论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新的地质黄金时代的到来,地质类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一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例如,(1)工科教育理科化。具体体现为简单套用理科教育方法、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毕业论文数量远超毕业设计等问题,主要存在于两类高校,一是地质类传统强校,它们原本走的就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且受“重理轻工”思维影响,故出现工科教育理科化的问题也不难理解;二是部分新办院校,其地质类专业因缺少办学基础和办学经费,实验教学条件(尤其是仪器设备、岩石和矿石标本等)较匮乏,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国际化办学进程较缓,加上评价体系混乱且名目繁多,各个高校疲于应付,重申报、轻建设,千校一面,反而丢失了地质类高校/专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忽略了人才培养目标、途径和模式的多元化。(3)师资整体水平尚待提高。具体体现在师生人数比小于教育部规定的1∶18、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教师水平差距较大、学术大师及教学名师数量较少等问题,这主要是受前些年全国范围内高校盲目扩招和学术界浮躁之风的影响。

二、几点思考

1.回归工科教育,加强地质基本功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地质类专业首先应回归工科教育,即应该从学校、院系和教师多个层面认真思考地质类专业的定位、特色与学生就业出口等问题,是要消除“重理轻工”思维的影响,做到地质理工科均衡发展,而不是要否定地质基础理论的重要作用;应该强化工程素养和工程训练,加强学生地质基本功和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建设高水平产学研基地和野外实习基地,重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教育,实施地质工程或找矿勘查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逐年提高工科学生毕业设计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一些高校简单地运用软件,看似可以抑制学术抄袭现象,但实际上软件并不能准确判断不同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否构成对别人学术观点的抄袭。对于毕业设计而言,存在着更多的尴尬,所引用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成熟技术无疑多为“重复”,而设计所得出关键成果(如公式、数据等)又不在范围之列。

2.开展专业认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其预备成员。《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学历的国际互认协议,始于1989年,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目前拥有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15个正式成员和6个预备成员。2013年下半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作为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试点,标志着我国地质工程教育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实现国际互认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专业、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又相继进行了认证工作。2015年地质类专业认证将全面展开,届时更多高校的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将参加认证。推进地质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实行国际评价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项好的做法是发起成立了“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10余所世界地学一流大学(学院),通过建立联盟高校之间联动协商机制,开展包括地球科学教育发展国际论坛、科技项目合作与共享、本科生交换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互派访学交流等方面的深化合作,促进世界地球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协同发展。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OBOR)建设也为地质工科的国际化办学带来新的机遇。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基建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多元文化背景下合作与竞争的地质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3.保持学校和专业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应进一步调整高校治理结构,增强高校自主办学权,坚持学校和专业特色及办学多样性原则。其次,应因材施教,建立分类培养机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拔尖生培养与普通生培养相互补充,多元化人才培养建议在《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也有明确体现。再者,应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提倡个性化培养与学生自主学习)、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的结果考查,提倡过程考查、创新意识和能力考查)、野外实习基地和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含视频公开课、MOOC、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坚持“一制三化”(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本科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早介入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交流。郑州大学实行的创新学分值得推广,即每位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4个创新学分,这些学分来源于参与科研立项、、申请专利、参加学科竞赛、听学术报告等,并通过一套计算规则折合为学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