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专业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本文以职业院校的校内外实训条件为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切入点,针对职业学校实训教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内涵认识片面化、劳动教育保障体系淡化、劳动教育地位弱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以实习实训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构建关注劳动教育全过程的“三维四元”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实习实训教学;问题;对策
职业院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设劳动教育课,其中与有关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不得少于16学时[1]。这为现阶段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思路,形成了“学习生活知识、练习专业技能、感悟生命意义”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习实训中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养成与岗位能力相匹配的劳动素质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为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教学的价值
(一)有益于职业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a认为劳动教育能让青少年在劳动中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幸福。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劳动者素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开拓进取,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的品质。因此,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要以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要结合岗位要求及行业标准评价劳动全过程,让学生重视劳动过程,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让学生从事相关劳动,又要在劳动内容设计上体现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劳动潜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劳动品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是培养高级的劳动技术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只强调高技术而忽视“劳动”本身,传统的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是缺失的。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劳动教育的意义,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而且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应该被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劳动教育的历史传统与意义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手脑相长歌》里写道: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伟大领袖曾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论断;同志也曾强调有必要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劳动最光荣”的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也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人类从森林走向陆地,从原始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是因为劳动解放了人类双手,创造了人类语言,拓展了人类思维,改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通过劳动教育,大学生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劳动传统和劳动精神,这是当前大学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面对的重大任务。
(一)劳动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辞海》中对劳动教育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清朝思想家颜元主张“形性不二”,即品性的形成离不开人的各种活动,“践形”才能“尽性”。也就是说只有身体经过艰苦的实践磨炼,才能实现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因此,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理论说教,更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应更多地让学生行动起来,“劳其筋骨”。此外,参加劳动能使人生活充实,克服懈怠情绪,去除各种邪念。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既检验了自己的书本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品德意志,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摘要: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小方面来看,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让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之中,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大方面来看,劳动技术教育其实也是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劳动技术教育在教育工作当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工作者也要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不断寻求提升劳动技术教育质量与水平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在劳动技术教育当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讲,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在对学生进行技术视频展示,以及动画演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互联网技术正不断迅猛发展着,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还有更多的思考,新时代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当中还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如何能与劳动技术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结合,促进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以下文章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深入探究,探索通过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结合来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学科特征分析
(一)从课程理念方面来看。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理念,就是依托一定的项目载体,通过学生对劳动教育含义的理解,稳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程度。而在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当中,不仅需要结合锻炼学生脑力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这两个主要方面,还要注重与信息技术能力相整合,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样的教育理念当中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的整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的整合,是劳动技术教育这门学科课程理念的现实要求。
(二)从学习内容方面来看。所谓劳动技术教育,通过字面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一些劳动技能的教育。在学校的课堂教育活动当中,不可能将一切劳动技能教育都以实践的形式展开,尤其是在小学生这样的年龄阶段。不论是出于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能力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考虑,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要想完全以实践形式展开是几乎不可能的。
【摘要】本文在高校面对劳动教育整体被弱化、价值观被异化、劳动能力有限的问题上,基于高校的使命,试提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并倡导全社会各环节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实践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应牢牢把握新时期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进一步研究劳动教育与高校现有教育体系的内在契合点,真正把劳动教育内化为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并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的劳动教育路径。
一、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涵
新时期高校的劳动教育有更高的立意。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劳动来获得教育,而劳动又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可以锻炼人的体能,在劳动过程中提高劳动能力,懂得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脑力劳动可以调动人的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参与。国外研究发现,在学校教育培养的能力中,非认知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得到80%的回报,而认知能力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相关性较弱[1][2];我国研究表明,大学期间个体非认知与认知发展对初职月薪均产生显著影响[3]。可以看出,手脑并用时的劳动教育可以使非认知能力提高。简言之,劳动教育在青年大学生能否把握人生获得成长与成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上,新时期高校的劳动教育要以体力劳动为主,让青年大学生从中得到发展。本文的劳动教育是指通过手脑并用所带来的青年大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现实中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系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明确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内涵来丰富和发展高中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结合劳动现状给出了强化劳动教育价值实效的实践路径,旨在以此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能够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新课标修订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解读,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与普通高中课程教育体系,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以及实践途径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需要,也是高中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生涯认知的进一步丰富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
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高中生全面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理念,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来发展自身的价值。高中课程体系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将劳动教育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个重实践路径,既能够充分凸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有效地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