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质量管理

政府质量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之后,第二部分详细讲述了在公共组织中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该部分用了三个章节描述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个步骤,完整地展现了公共组织进行质量管理变革的全过程,让读者了解了当代美国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改革趋向和理论界的主导思潮。

第一章介绍了实施TQM的前期准备——了解并清除变革中的障碍。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变革的时候都需要了解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首先,作者将阻碍TQM有效实施的关键原因归咎于官僚制以及由此形成的超稳定管理结构,它使工作人员安于现状,拒绝改革。其次,公共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然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外部环境的流动性或稳固性会对推动变革造成影响。再次,组织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但被普遍认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会造成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定势,尤其是深受官僚主义影响的组织文化会强烈阻碍TQM的实施,所以要进行新文化教育。最后,作为与组织文化相适应的正式制度——组织结构和标准程序是最显性的阻碍,正是像设置生产定额这样的制度结构加速了组织僵化,TQM必须将其革除。此外,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估测组织抵制改革程度的四个变量(1、提议要求变革的性质和类型2、决策者的风格和价值取向3、决策者与提议者行政位置间的差距4、“不易收回的成本”),它使我们在实施TQM以前有了充分的事前准备。

第二章介绍了实施TQM的起步阶段——分析你的工作。首先,若要以TQM的方式工作,除了要对职员进行TQM训练,还要适时地建立各个层次的质量改进小组,这个小组需由尽可能多的层次和水平上的人组成,小组通过分析原有的工作程序提出改进方法,再由管理者实行之,从而使TQM融合到管理架构中去。其次,一方面你要和你的供应商合作,由你们双方共同调整你的“供应”,即保证你可以雇佣到更合适的职员。另一方面,你要分析客户需要并用于设定目标,公共组织成败与否不以赢利为指标,而以客户满意程度为标准。再次,分析你的工作是最关键的,首先是描述工作,然后对工作进行分类(增值工作、必要但非增值工作、返工、不必要的工作等),接着用作者向我们提供的几种工作分析工具(鱼骨图、削减图、流程图、推行图、控制图)详细分析执行情况,这些工具可以适用于不同需要的工作分析。最后,作者利用他所推荐的分析工具,向我们分析展示了一个原本需要七个月而最终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的虚拟的政府雇佣计划,我们不禁叹为观止。

第三章介绍了实施TQM管理策略。这一章在于倡导管理人员应当做改革的带头人。首先,它要求领导们做TQM改革的代表,充分利用顾问,适时启动TQM,作为高层管理人一旦自己受训完毕,就要制定培训日程表,对下属进行培训,而且宣传TQM的最好办法就是身体力行地去应用它。其次,管理者要和同事、上级一起捍卫TQM的应用,应该抛弃严格的等级观念,实施TQM不一定非要上级许可才行,你就是你所在部门的上级,你在本部门实施改革天经地义。再次,应当培育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一方面,管理者要以严肃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支持并以身作则地参加培训项目,另一方面,虽然政府不能对改革有功的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奖励,但应当提供表扬、晋升、休假等激励措施。最后,不仅要把管理人员吸收到TQM中来,还要把雇员吸收进来。总之,机构变革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要改变某些根本的东西,如机构工作方式,就必须准备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刺激、培育和巩固变革。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一书是美国当代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方面的所谓的经典教材,它的翻译与引进是否会对中国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改革产生理论指导意义呢?笔者认为这本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可能微乎其微,就理论价值而言也几乎乏善可陈。整本书无非就是给我们灌输一种理念——政府应当把公众当作顾客,要想尽各种办法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运行成本,尽可能让群众对自己的服务质量满意。本书使用了美国流行的案例教学法,尽管形式新颖,但终究掩饰不住理论的空洞。综观本书,我们能深刻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但如何实现理想却始终找不到答案。其实“为人民服务”,“建立高效的政府”的理念无需不远万里从美国移植引进,中国本土也早已有之。至于如何科学地实现这个目标才是我们大家需要的。再说,这种理念是否就是行政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呢?这样的改革恐怕太片面了吧。笔者认为本书的亮点在于它的书名,如果真正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行政改革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可惜作者却离题千里,以下我来逐一分析。

首先,该书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教材,研究的对象应当是政府(包括公共组织);同时,书名也提示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可是书里始终避讳“政府”二字,一直以“公共组织”代替,而全文出现的最多的字眼是“公司”、“顾客”、“员工”等私人行政领域的名词。文中所举案例要么拿企业说话,要么举出准企业性质的公共组织的事例,甚至虚构政府的雇佣计划。对于作者的研究方法,我们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作者向我们提供了几种对工作进行分析的工具,鱼骨图分析法看似很有创意,可是这在国内外的许多企业管理的书籍中随处可见,流程图、控制图更是司空见惯。由此,我不禁要问这本书是不是对MBA教材的翻版。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当真是一回事吗?

点击阅读全文

公司质量管理

[摘要]任何企业,在面临生产旺季的时候,总会存在质与量的选择。要么求一时之利而毁企业之发展前程;要么顾及质量、精心耕耘,如果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增加返工而产生的额外成本的增加,更会遭致客户投诉,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损害公司的名誉。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存在着不少的质量问题,高端产品产量不多,中低端产品产量过剩,而国际上知名的制造企业也很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纷纷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生产产品,其质量在国内同类企业之上,国内的煤机企业感到竞争压力加大。因此,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势在必严。

为了建立TQM,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思路,选择了研究方法,同时回顾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以及它的管理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并总结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现状,对xxxx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比较了国外制造行业,找到了不足得到了启示,具体描述了xxx公司怎样从研发、产品的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售后服务及其他生产辅助服务等方面来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建好全面质量管理和怎样考核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情况。在实施了TQM之后,xxxx集团公司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售后服务等各方面都有了提高,产品出现批量质量事故的概率大为降低,售后服务满意率大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网络分析法,管理评价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xxx公司始建于19xx年,主要生产煤矿机械,目前为煤矿支护设备的专业生产企业,资产总值18.3亿元。公司地处xxx市,占地67万平方米,有直达厂区的铁路线及装卸站台,下设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铆焊等9个分厂和2个下属子公司,拥有员工4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850人,建厂50年来累计生产液压支架60000架,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液压支架,目前已具有年产液压支架8000架、16万多吨的生产能力,可提供适应于采高从0.55米到6.3米,支撑能力超过1000吨全范围的液压支架,“十五”期间公司在同行业保持三个第一:连续六年平均发展速度第一;高端产品技术领先,新产品贡献率第一;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高端达到8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在企业面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关系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的考量标准。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已成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

点击阅读全文

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对医疗质量管理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效果。方法抽取医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96份患者病案进行管理分析,以医院强化病案管理质量时间2018年6月为分界点,将患者分别纳入管理组(n=50)和对照组(n=46),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式,管理组实施病案信息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质量、管理问题发生率和医院管理人员对管理方式的满意率。结果(1)管理组三项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管理组问题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8.26%),管理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满意率比较,管理组为98.00%,对照组为7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管理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病案信息质量管理,相比与传统的常规管理方式,取得的医疗方面管理质量更高,利于促进医院实现档案管理的持续改建,对建立现代化高效档案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医疗;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发展

医疗改革后,病案信息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和运营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到医院科研、自身形象、服务质量和稳定发展[1]。同时病案作为主治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和开展各项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实施信息质量管理后,可促使病案保存更加完整,利于优化整体的管理效率,提升疾病治疗效果[2]。另外,医院开展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后,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各个不同阶段的档案信息管理,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纠正各项问题,与时俱进,提升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还可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3]。本次研究以抽取的96份病案为管理对象,对比分析病案信息质量管理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抽取的96份病案为信息质量管理对象,并以病案强化管理时间为分界点,将2018年6月前46份病案纳入对照组,而2018年6月及以后50份病案纳入管理组,分别实施传统常规病案管理方式和病案信息质量管理措施。其中,对照组:妇科15份,产科11份,儿科20份;管理组:妇科15份,产科13份,儿科22份;对比两组不同类型病案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点击阅读全文

审计质量管理

[摘要]本文就如何将系统的理论引入审计质量控制这一课题,试图从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作业过程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以及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作一些探讨。

[要害词]审计质量系统控制

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并提倡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的开展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探索更加详细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讲求审计工作质量是保持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依法审计能力的一个必然结果。提高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审计人员素质和技术、健全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审计准则的规范体系及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环节,因此,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也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才能是有效的。本文从系统的原则出发,对审计质量控制作一些探讨。

一、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审计质量同审计的过程与行为相联系,是动态的、系统的。因此,与一般产品质量相比,审计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或过程(Montgomery‘sAuditing12thedition,JohnWiley&Sons,Inc.2009),对其质量加以评价有一定难度。直到1981年,美国DeAngelo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公司舞弊的联合概率,即审计质量被区分为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联合概率(WattsandZimmerman,1981)。近几年,我国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组织从事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详细可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项目质量。无论那一种定义,我们都不难看出审计质量不同于其他产品的质量,它是处在一定环境中,由诸如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实施程度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审计质量的基本含义中,我们也可清晰地看到,系统性是审计质量的一个内在特征,是一个要害因素。因此,我们就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与研究审计质量的控制问题。尤其要首先来认识与研究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审计活动系统性的相关联系。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L.Von.Bertalanffy)。Bertalanffy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朴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有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有健全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等,这些保障审计质量的要素都自始至终地、联系地存在于审计这一过程之中,并且只有全面保障各个要素,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假如某一要素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可能是审计项目的失败。

点击阅读全文

制造业质量管理探索

1.质量信息采集与管理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的记录和过程受控的关键保障。质量管理体系中对质量记录有着明确的要求。目前诸多企业质量记录采用常规的纸质记录方式,部门间分散管理各自相关的质量记录,造成了质量信息的共享、查询和追溯的不畅通。

质量分析与决策深度挖掘质量信息及统计分析能够精确发现质量问题和改进点,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大大降低质量成本。质量分析与决策都通过统计技术来实现,对缺乏有效性的数据统计分析是许多企业发展遇到的障碍。

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场空前的跃进。如何体现和发挥领导在质量管理中的指挥和协调作用,如何实现领导者对整个质量管理过程的有效监控,如何让全员按照权限分配方便有序地参与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这显然是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所难以岂及的[4],所以,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升,不仅需要在管理技术上和方法上有所创新突破,而且要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协助企业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提升质量效益策略有两个重要支撑,一是过程化管理,通过提高过程质量、提高过程协同效率,达到提升产品质量;二是数字化决策,通过看得见的数字,进行质量改进、质量经营决策。而这两个方面,在传统的质量管控模式下,很难实现。

2.1现代制造企业大多是由多级供应链协同构成,企业在采购产品检验、加工装配、过程监管、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故障信息,需及时地反馈给供应商,这些信息是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

2.2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案、质量报检、跟踪记录等信息以纸质的形式呈现,传送于各部门各单位,未进行集中、系统的管理。这给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顿;也给质量信息的共享、查询和追溯造成很大不便;造成质量管理信息分散,沟通不畅,偏差性大,内部受控难以保障,外协加工的精确度难以保证。

点击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