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作文训练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讲究序列,提高效率。
(一)“由局部到整体”是内容范围逐步扩大的训练序列。
所谓“局部训练”,从内容来看,是单项训练;从篇章来看,是片断作文。如多角度立论、论点的表述、论据的选择等环节的训练。而所谓“整体训练”,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对议论文写作从题目的拟定、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的全方位的作文训练。
1.局部训练
局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中的单个环节。在训练中,要注意诱导学生,使他们通过这一训练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真正地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这一环节。比如在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时,首先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对整则材料作全面的思维聚焦。其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尽量开拓思路,扣住材料的本质意义进行多角度立论。最后指导学生揭示出材料的社会价值,作为最佳的立论角度。
例:下面一则材料,可从哪些角度立论?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分册复习;专题复习;模拟冲刺;作文训练,对初三语文复习计划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复习重点: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记忆、记叙文专题复习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又特别是三班,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增加见识,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侧重于名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分册复习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理解
1.复习重点: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2.复习难点: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②了解其基本的文学知识,如,记叙文的要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议论文的结构等,以此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作文过程是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实践活动的过程,而人的心理状态支配和调节着本身的实践活动。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做一番考察和研究是十分必要、有益的。笔者曾给高二年级的学生训练过一次这样的作文,两道作文题任写一题。板书第一道题《我喜欢作文》时,教室里立刻发出一阵无可奈何的苦笑声;板书第二道题《我害怕作文》时,更是发出一阵似乎是“正中下怀”的私语声。作文本子收上来了,笔者统计了一个班的情况,写《我喜欢作文》的20人,全班的40%,写《我害怕作文》的30人,占60%。有些学生怕作文,几乎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归纳出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有20条左右。因“无话可写”与“无法写好”而怕作文的人数最多。这里面有教师的责任,如出题不得当,训练目标不明确,引导不得法等等;也有学生的责任,如懒读书,懒观察,懒练笔,依赖网络等等。由此看来,清除学生对于作文的种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是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作文命题的心理依据
就高中生来说,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作文”是不存在的,即使是自己拟题作文,也离不开立意取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所以,作文命题时就要考虑命题形式的多样化,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其产生兴趣,并表现出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有些作文题题旨虽好,但学生可能多次见过或写过,如果提不出新的角度、新的要求,便不能引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如“谈理想”之类。有些作文离学生实际过远,会使他们望而生畏,如“我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之类。高中生爱新奇,喜探索,设计作文题应尽量从新的角度考虑。比如,为了实现教材关于按顺序、抓特点写景状物的训练要求,笔者布置了一次作文:《鳌山小记》。考虑到,鳌山就在校园内,高一时他们写过《校园漫步》。可能已写到鳌山景色。于是,向他们提出新的写作要求:写作顺序可做新的设计,比喻手法要有新的招式(学习博喻和化静为动得比喻),联想内容要有新的特点(注意时代特色)。结果,这次作文学生积极性高,作文质量也令人比较满意。高中生热情高,易受鼓动。热情是人做事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发智力的重要心理要素。设计作文题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动力。有时候,仅仅加上几句诱导性的话,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布置写《我这个人》时,笔者附带写上几行字:没有特点的人是最乏味的人。希望你能发现自己,写出自己的特点,哪怕是怪异之点。“我没有特点”,那不要紧,写出你乏味之处,文章定不会乏味。这几行字把学生的热情鼓动起来了,他们丢掉顾虑,把内心的秘密坦诚地抒写出来了。当然,作文题目的设计,不能老是围着学生熟悉的身边琐事兜圈子。事实上,十几岁的中学生,已经逐渐接近成人阶段。他们喜欢新鲜事物,评论生活现象,探索人生道路,谈论前途理想。为了启发他们更自觉地、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将要肩负的社会责任,适当拓宽作文领域是必要和可能的。如让他们在作文中明辨是非,发表“政见”,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即使有些观点偏激,经过教师耐心疏导,讲清道理,他们还是会乐意接受作文训练的意图的。
二、作文指导的心理因素
作文指导不只是文章的写作实践,也是心理学的灵活运用。有个高中生写道“:作文在我学习中是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山,对于作文这座高山,我在小学就开始爬了,但到了现在还是上不了多高,更不用说征服它了……”这种心理状态是有代表性的。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我们在作文指导中就应该做到:第一,要使学生对每个阶段(初中或高中阶段)作文的总体要求(即“作文山”的总高度)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消除心中无底的彷徨感和恐惧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因为意志行动离不开自觉目的。第二,要给学生指明登“山”之路,并同他们一起开辟通往山顶的路径。事实证明,把达到最终目的的行动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实现目的的良好方式和方法,才有可能最终完成规定的任务。做好上述两项工作,也就帮助大多数学生解决“无话可写”与“无法写好”的困难,把他们从“怕作文”的死胡同中引导到“爱作文”的康庄大道上。以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为例,高中阶段的总体要求是要有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做到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句流畅。要登上这个“最高点”,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山”还得一步步地往上爬。路呢?第一步,先写运用例证法的议论文,因为这类文章要求援引事例证明论点,比较容易落笔,只要举例恰当,并作些简要的分析,把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就是一篇过得去的议论文了。学会了例证法,可以说是取得了一个牢固的立足点。第二步,写例证法结合引证法的议论文。第三步,写例证法结合正反对比论证法或例证法结合类比论证法的议论文。最后进行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训练。这样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日积月累,培养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的总体要求,是有可能达到的。当然,作文训练的具体途径,不是只有一条,而是可以殊途同归的。
三、作文批改和讲评的心理影响
首先,高三作文训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已经传递给我们作文指导的信息,即在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上下功夫。未来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是毋庸置疑的,作文本身又是学生思想和认识水平的体现,如果作文训练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不能说不是作文教学的失误。只要教师科学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解决不好的教学难题。
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设置引发学生思考的材料,明确训练目标。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充当一个点火者,让学生自己去燃烧思想的火焰。既然是思维训练,就应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然后才能在文字的天空飞翔。我曾经用一组几何图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材料是从直线、曲线、等腰三角形、梯形、不完整的圆中任意选择一个图形,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在学生讨论之前,我提示学生由图形到拟题的思维程序是:图形→象征意义→联想人事→确定观点→拟题。比如,由直线想到无尽的人生之路,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在人生路上留下足迹,拟题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有了思维样本,思路就打开了:有的把曲线想象成波峰浪谷,想到人生有辉煌也有失意,拟题为"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的把倒立的三角形想象成古代计时用的沙漏,拟题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有的把梯形想象成人生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角色,主张"扮演好生活的角色";有的把不完整的圆说成是人生的缺憾,想到古代四大美人虽有各自的缺憾,但并没有影响她们的美,拟题为"缺憾也是一种美";有个同学把所有的图形都考虑进去,认为每个图形都代表一种人生,认为人生有平凡、有波折、有辉煌、有缺憾,但只要充满信心,就能活出生活的色彩,拟题为"活出生活的色彩"。由此可见,通过思维训练,学生对事物有了深刻认识,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文章的立意就不会流于俗套。而我们一直在向学生强调的中心思想问题也就得到了落实。
第二,高三作文训练应该尊重学生的创作主体意识,让他们写出真情实感
反思高考作文之所以出现新式八股文,是因为长期以来模式化训练湮没了真情实感的表达。有一本《新概念作文》非常受学生欢迎,里边的文章选材涉及父母离异、中学生早恋、文理选择、师生众相、成人感受等各个方面,充分表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应该把高中生看成是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允许他们以他们的视角去关注社会和人生,让他们的作文与文学创作接轨,变被动写作为主体创作,这样才能乐于写,写出真情实感。一个同学在他的习作《啊,语文》中写道:"以前,一提到语文,我就头痛,尤其怕作文。老师强调真实才能感人,我就写了《我是一个笨小孩》,写出我笨的苦恼,老师还把我的作文当了范文呢。"我认为高三阶段虽然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作文材料,写各种体裁的文章,前提也离不开学生对真善美、假丑恶的真实感受。
又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本人坚决执行教育教学的有关方针,扎扎实实地作好初一语文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作文教学一定要坚持有序有层次有目标地进行。多写少改详评。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初中教学大纲的修订,作文在教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但长期以来,作文的教法及效果都差强人意。初一这样教,初二这样教,初三还是这样教。每两周写一篇,教师批改、评讲,发下去学生看一眼分数丢到垃圾桶去。如何改进才真正有效?结合语文科组的课题《加强作文序列化训练,提高写作素质》和初一新的教学大纲及新教材,我详细制定的初一语文的作文教学方案,即以记叙文为主的分步骤、分重点的专项指导与训练。
首先解决写作来源问题---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真实、写生活,才能有东西写,也才能写得好,写得动人--于是进行了以“真情实感最动人”为主题的选材指导与训练。
其次解决写作技巧问题---现在升中考中特别要求作文中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同时要有至少一个细致的场面描写---于是又重点进行了“如何抒情议论论好”、“场面描写最生动”两个专题的训练。作文中要想和高分,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立意。立意深刻才能博得改卷老师的一致欣赏。于是以“立意深刻得高分”的训练也进行了几节课。每次训练的步聚大体相同:讲解要求---出示片段范例---片段练习写作---片段修改练习---全文欣赏---全文写作---讲评---部分修正。其间穿插学生的师生、生生的交流和指正。为了防止“写”与“不写”一个样,我特别抓好最后一关,这也是作文训练中最容易忽视其实是应有收效的一步。如果这部分人真正掌握了,那么全班人才是真正掌握了,作文训练其实也正是为这帮人服务的。因为会写的根本不用你教的。第三是抓基本功的训练。综观历次语文考试,作文失分最严重的都是基本功问题,平实参加有关的语文改卷也深有体会。因此,对学生的书写能力,对一般的叙事能力,以及语言、修辞等坚持长期不懈地一周五天地检查督促辅导。在一10班,每天让学生坚持写100字以上的书法,并抽时间进行堂上指导,使学生真正有所进步,对不认真的给于批评教育。让学生进行优秀文句语段摘抄,每周抽一节课的5分钟左右检查背诵情况。而对一(6)班就采用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抄一些优秀范文进行学习。两个班都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经过以上种种努力,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有较大的长进,作文的一般技巧与书写的能力都大有改观。绝大部分学生作文都有500字,90%的同学告别了涂改的坏习惯。我一直坚持多写少改详评的方针。一10班每周一篇作文,用一节课进行写作指导,一节课用于讲评。学生很欢迎。
二、现代教学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关键在于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文教学,创造生动直观的写作氛围。另一方面探索阅读教学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我上互联网上搜集到了丰富的图像和视频资料,结果上课效果比平时好过几倍。但是要想让每个教师都上网为一节课去找资料是不现实的,于是资源库是应该具备的。在制作资源库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个长期的,零星的的工程,是要坚持不懈进行的,同时自己应该做有心人,通过购买,自制和改编来丰富自己的库容。其实现在的资源是极少的,绝大部分是要靠自己制作和改编的。现在我的资源库已经完成初版,下一学期即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