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作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中地理作业中的性别差异
国内外有很多人从生理、心理、社会、教育等方面研究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地理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那么在地理作业布置中是否也应该有性别差异呢?从生理角度来说,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男孩的大脑与女孩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动作,依赖空间机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女孩更多地依赖触觉、听觉等感知,形象思维突出,天生更擅长语言表达、形象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差异较大。从实践角度来说,我深深体会到男女生在地理作业和考试试卷中的差异。男生在读图、综合性逻辑性思维等发面突出,花费时间较短;女生在答案组织、卷面工整等方面突出,花费时间较长。我喜欢批阅女生的作业,但喜欢男生回答问题。女生的作业干净整洁但缺乏灵气,让我身心舒服但很少眼前一亮,男生的作业潦草而精简,但从他们的作业中可以让我看到他们的思考,也由于精简,很多问题轻松暴露,便于我及时指正。如何平衡男女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差异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觉得可以从地理作业分层设计着手。
二、高中地理作业分层设计
首先,高中地理作业利用颜色来分层。台风根据距离影响本地的时间和风力强度,分为白色、绿色、黄色、红色、黑色5个警报信号等级。我也依葫芦画瓢,首先明确一学期的重难点,在布置作业时选用红色或黑色纸张布置作业,重点或者难点的章节内容用黄色纸张,其余的根据学生掌握状况用白色和绿色纸张。比如必修一的“地球运动”是难点,也是必修一学习的基础,但会考和高考中的地位下降,所占分值减少,所以在学习这一章节时的作业时选用橙色纸张,介于黄色和红色之间;而气候特征、成因、分布在整学期甚至整个高中阶段都是重难点,就用红色纸张;“自然灾害——洪灾”内容相对简单,但在区域地理中仍旧涉及,就用绿色纸张。我虽然对色彩心理学研究不多,但还是了解红、橙、黄等暖色使人血压升高,情绪高涨,紫、蓝、绿等冷色使人脉搏减缓,情绪沉静,我需要学生在重难点面前情绪高昂,充满战斗力,在一般知识点面前沉稳冷静,不能因为易于掌握而骄躁。利用彩纸布置作业,不仅在视觉上丰富学生的感官,尤其是刺激有视觉优势的女生,也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一学期的重难点,尤其便于男生对一学期学习的宏观掌控,更让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有张有弛,张弛有度。
其次,将地理作业分成必修与选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曾经提出编两类练习题集:必修作业的难度适合所有学生,选修作业难度适合学优生。踩着前人的足迹,我也将地理作业分成必修和选修,所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我还将必修和选修分别设计了两种方案,所以总共是“两部四案”。必修作业一般为书面、口头类作业,为短期作业;选修一般为实践、探究类作业,为中长期作业。我认为必修作业为巩固、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选修作业为提升地理素养、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兴趣的,所以我并不认为选修作业就只面对学优生,我要求学生完成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作业。在考虑男女生在地理学习中生理、心理的差异,在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对地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必修作业在设计时,方案A主要表现为知识体系构建、示意图及其变式图和分布图等的绘制设计与运用等,方案B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整理、地理规律总结及运用等。选修作业在设计时,方案A主要表现为观察、实验、制作模型、对时事热点进行评价的分析型作业等,方案B主要表现为撰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小论文、通过网络搜集构建主题知识库的网络作业、调查报告等。其中在必修作业中的书面作业中的试题训练选择上,方案A偏向于综合题、一图多题,题型丰富多变;方案B偏向于材料题,以常见题型为主。例如,同样考查我国西北棉花种植区位条件,方案A以区域图呈现,探究西北是否可以扩大棉花种植规模,方案B以材料呈现,依据材料分析西北种植棉花的优势和劣势。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方案A偏向于男生,方案B偏向于女生,但是学生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可以必修选择方案A而选修选择方案B,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自知之明”。
三、结语
一、作业时机上灵活掌握,课前、课内、课后作业共同发力
提及作业,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脑海中第一时间闪过的就是课后作业,其实课后作业只是整个作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善的作业体系应当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内检测作业、课后巩固作业三个部分,只盯着课后巩固性练习,显然对作业设计的范畴进行了缩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灵活掌握作业时机,在课后巩固作业的基础上开展了预习作业与当堂检测作业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一方面,笔者注重了高中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将预习指导作为前置教学环节的重要抓手,要求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完成两个方面的作业,首先是字词基础知识与文学常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解决这些方面的难题,其次是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和初步分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预习作业中专门提出了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开展分析研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笔者注重了课内练习作业的设计,检测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最为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当堂检测,获取学生掌握的信息,这样的信息获取渠道及时准确,教师可以及时搜集到学生掌握方面的信息,学生也可以从练习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努力实现拾遗补缺的目标。
二、作业内容上兼顾整体,知识点掌握与能力训练同步推进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中,既有知识性目标也有能力型目标,语文作业设计应当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其一脉相承。部分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只兼顾了知识点掌握的方面,对学生能力训练的检查要求未能有效兼顾,这样的作业就出现了偏颇。笔者在教学中将作业设计的内容进行充分拓展,既注重考察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效果,同时也对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构思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考查充分兼顾。作业内容上既有书面的知识点检测,也有能力考查方面的过关考核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作业的内容范畴进一步拓展,兼顾到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等各个方面,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作业中兼顾知识点检查与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可以全面有效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回顾与分析,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知识与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拾遗补缺、及时纠正的目标。
三、作业难度上分层对待,落实语文教学因材施教基本原则
高中生因语文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分层目标考核的方式体现对学生的差异性要求,力争通过分层分类教学为每一位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最大化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差异性兼顾,作业环节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应当与因材施教原则相匹配。笔者在教学中严格按照分层分类教学要求,对学生设置因人而异地语文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类型的作业,一种是正常难度的作业,另一种是降低难度与减少数量的作业。后一种作业是侧重于提供给学困生群体完成,降低对学困生的作业训练要求,其目标在于配套其分层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实施分层,是与因材施教原则相匹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抓手,广大教师要在作业布置的难度、数量上统筹兼顾,保证所设计的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能够与他们的能力发展状况相吻合,从而最大化地体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效应。
一、学生分层设计为应对新课改的发展形式
我校进行了长时间的课题研究活动,终于找到符合我校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在具体实施前要调查学生个体情况,依据其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学习小组;其中,A层学生学习成绩好、学习态度积极、基础知识较强。B层学生学习态度较A层差一些、学习成绩中等、基础知识也相对较弱。C层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恶劣,而且课程基础知识弱。分层工作由学生自己选择,以此来保护部分学生自尊心;通过这种分组形式让学生对自身合理定位,既能明白自己的基础情况,同时也能知道其他同学的相应情况,有利于其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二、作业分层设计
1.根据作业题型难易程度进行分层设计
比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这篇课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作业设计时,对A层学习小组学生可主要布置同异分母混合加减法,像“1/2+1/3-1/3”,“1/3+1/5-1/4”等程度相对较难些的作业题目,提升学生数学运算思维;对其中成绩较好学生还可采用时间限制,加强运算速度锻炼。对B层学习小组学生可布置异分母运算,像“3/5+2/3”,“4/7+1/2”等,提升学生的灵活运算水准。C层学习小组学生可布置同分母运算,像“5/6+1/6”“4/5+1/5”等作业类型,以此来加强其基础知识能力。由此来对不同层次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对应能力的加强,保证其在各自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进其数学知识能力不断向上发展。
2.按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一、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个性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因此,在保证《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课程目标基础上,教学中还应考虑到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体现一定的弹性,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具体做法是:①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要有层次,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②设计层次型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案例对于“三角形复习课”教学,笔者选编这样一个题目,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做风筝时,常选用细木条做成如图所示的“筝形”框架,要求AB=AD,BC=DC,AB>BC.(1)观察此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若是,指出对称轴.(2)∠ABC和∠ADC相等吗?为什么,说明你的理由.(3)判断BD是否被AC垂直平分,并说明你的理由.
二、增强作业的应用性,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性和它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而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要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身边的事,用数学的头脑、方法来分析周围的世界,把数学内容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拓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案例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中,笔者选编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作为作业题.乘某城市的一种出租汽车起步价是5元,达到或超过5km后,每增加1km加价1.2元(不足1km部分按1km计算),现在某人乘坐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问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老师引导:这是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解完后反思类似的问题还在哪里遇到过?你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在交上的作业中,学生给出下面的问题.生1:邮局规定托运行李时,托运第一个1千克需付2元,以后每增加1千克(不足1千克按1千克计)需增加费用5角,求托运行李10.2千克所需的费用.生2:某市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如下标准收费:若每月用水不超过15立方米,则每立方米水价按a元收费,若超过15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每立方米按2a元收费,如果某户在一个月内用水35立方米,那么他该月应缴纳水费多少元?通过这样布置作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能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增强作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解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使部分学生厌恶作业.因此,必须对作业单一的形式作改造,实现作业多样化,例如:口头作业:识记内容的复述,数学概念理解口答,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试卷评说等.阅读作业:结合材料内容中的读一读,同时可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材料.实践作业:课后活动(兴趣小组、社会调查、参观学习、野外测量、数学实验).案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作业中的错误纠正了,过不了多久又有同学再次重犯,如(a+b)2=a2+b2是学生常见的又是较难纠正的一种错误.这是受到(ab)2=a2b2的类比思想影响造成的.若把a2看成是边长是a的正方形的面积,那么(a+b)2就是边长为(a+b)的正方形的面积,把图中的正方形划上两刀,得到四个图形,这四个图形的面积和就是原正方形的面积,即(a+b)2=a2+2ab+b2,这个实验作业让学生亲自做一次就能自行纠正其中的错误.学生从多种形式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的学科,学之有趣,用之有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打破传统,改革现状,建立科学的作业观,创新作业方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积极转变。学生爱幻想,富有挑战性,因而学生较反感单一、重复型作业,容易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长期以来对学习专注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作业设计要灵活多样并具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求答案的设计要灵活多样,使学生个性得以有效张扬。在作业内容上,过于简单的不要再留,同类作业不要重复,多布置一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业,还要注意作业的启发性和创新性;在作业量上,力求少而精,避免单一重复的作业;在作业难度上,难易适中,不留偏难怪题,并做好各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避免作业总量繁重;在作业形式上,力求做到多种多样。笔答作业要做到精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笔答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达到有效复习和巩固的目的,但这些作业要尽量避免重复和机械的运算,而且我们要认真批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做到不漏批、不错批。
二、积极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关注学生学习情感
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学习经验之上,有效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手脑兼顾和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除了布置一些适量的巩固新知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一些探究性和创新性作业,进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布置一些家长参与的作业,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父母参与作业的完成,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使作业更具有“亲情味”。例如,讲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后,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原因,自己做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父母参与一起完成。还可以设计一些“我和爸爸比口算”“亲子大比拼”等作业。在这种浓浓的亲情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和探究,知识、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关注小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
促进他们勤思考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对课堂新知的巩固,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既要创新又要保证其实效性,使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和探究。小学生的思维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并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的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对于学习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要借助必要的演习操作活动。例如,在讲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的三角板的长和高,并算出它的面积。这些具体的操作,除了能够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更是探究、发现数学新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现象、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推理,以期更好地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