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东坡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美术的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通过实践探索东坡寓惠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以惠州本土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实需要为切入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准则,深挖东坡寓惠文化资源;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活动理念与导向,拓展惠州本土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最后通过“讨论-赏析-操作”等组织形式,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手段,深化惠州本土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内涵。
关键词:东坡寓惠文化;幼儿园;美术教育
本土文化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接触最多的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1]。《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2]24。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其实施美术教育需遵循“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基本原则,基于东坡寓惠文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也应充分尊重幼儿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努力营造一个与幼儿有直接交互作用的教育环境,建设符合幼儿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优质美术教育活动,这既弘扬了本土特色文化,更是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得以落实的具体表现。
一、东坡寓惠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有学者曾提到,如果想探究惠州文化的源头,就不得不找到苏东坡,提出苏东坡是使世人认识惠州的第一人。苏东坡对惠州地方文化的形成起着主要的贡献作用,他建设与歌颂西湖,使得西湖成为东江文化的物质载体;他宣传道教并身体力行,使得道教成为东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惠州的生活和思想,促成东坡文化的形成,使之成为本土文化的特征之一[3]。正是如此,东坡文化与东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契合交融的,彼此不可分割的,这也成为东坡寓惠的精神核心。作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坡寓惠文化涵盖了文学文化、饮食文化、民生建设文化等方面,内容形式可创新空间大、资源丰富多样、涉及教育资源领域广,这无疑是一笔丰富且宝贵的本土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东坡寓惠文化资源,弘扬这种宝贵的文化精华,既迎合当前对开发本土文化资源的重视,也能促进幼儿园特色的本土文化课程的建构。而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重要领域之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需要教育者根据教育的总体要求,通过遵循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计划目的,采用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活动的方式,培养与感染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及美术创作能力,促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人格的审美教育[4]。幼儿园美术教育强调了幼儿不是在一种孤立的环境中被动吸收知识,而是在多层次的环境中通过积极参与获得知识,因此,将东坡寓惠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既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东坡文化,感知东坡文化中的各种艺术美;同时也满足幼儿多层次的知识获得需求,幼儿通过在持续更新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学习东坡寓惠文化,能培养其更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幼儿知晓与感受东坡精神,激发其爱惠州,爱祖国的情感。
二、挖掘东坡寓惠文化资源,拓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内容
(一)以幼儿美术活动的现实需要为切入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2]10。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时刻接触到本土文化与用具,东坡寓惠文化是幼儿园本土教育活动的源头活水,其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会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美术作品表现出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充分利用这一特色文化资源,不仅能拓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而且也符合幼儿对艺术领域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特点,还能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美术活动中幼儿对东坡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美术课堂成为孩子情感交流的场所,幼儿的美术作品也自然表现出对东坡寓惠文化的烙印。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幼儿们在美术活动的表现,在教学上对东坡寓惠文化资源进行合并或扩展,并且根据活动目标联系不同的文化资源,巧妙地融入到课程或扩展到其他领域,使美术课程更具多样化、丰富性;其次,在东坡寓惠文化课程形式上也进行创新,包括课程组织方式的创新、师幼互动形式的创新等多方面,使得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满足幼儿学习需要。以幼儿美术活动的现实需要为落脚点,本研究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筛选整合东坡寓惠文化的资源,结合幼儿园文化与课程基础,形成以“一日生活渗透”“综合主题活动”“家园共育”与“社会资源利用”为核心的主题活动形式,下设六个东坡寓惠文化元素分支主题,将其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与社区活动中,由此展开相对应的子活动,建构出东坡寓惠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在“向东坡学习”主题中,借助环境创设的潜在教育价值,陶冶幼儿对东坡寓惠文化的感知了解;也可通过不同区域活动开设东坡在惠期间其他文化建设,增强幼儿对不同文化形式的认知感受和创造表达等。分支主题下的子活动创设,也是紧密围绕东坡寓惠文化资源,结合谈话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社区活动等不同形式开展,丰富幼儿们在美术教育中的感受性,增强幼儿们在美术教育的创造力。
(二)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准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1。对东坡寓惠文化资源的筛选符合该准则,实现了本土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规定,幼儿应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进行,美术活动欣赏、表现、创造的前提必须依托实际的物质文化,本土美术资源需要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教师应当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生活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投入到欣赏、表现与创作的活动中。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源于儿童生活的“教材”[5],应当让孩子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6]。为此,本研究在创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时,紧紧围绕发生在大班幼儿身边的东坡寓惠文化事件,采取“讨论-操作-赏析”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美术知觉”“美术欣赏”“创造性表现”与“文化遗产”四个东坡寓惠文化元素整合融入到“社会学习活动”“音乐活动”“科学活动”“语言领域(阅读活动)”“数学逻辑”等不同活动中,如图1所示,不同活动教学内容设计大致如下:
1.社会学习活动:要求幼儿通过了解东坡在不同区域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知道东坡先生的作品表现了不同时期的活动及心情;讲述东坡先生寓惠时期的故事,请幼儿以美术的方式将了解到的内容,分享给其他幼儿。
2.音乐活动:鼓励幼儿把聆听到的声音转化为二维或是三维的美术作品,如教师在讲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课程后,鼓励幼儿把感受到的画面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画出来。
3.科学活动:能在幼儿园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观察后再绘画,探索不同材料所带来的美术创作效果,如幼儿在学习完“搭建合江楼”活动课后,使用黏土、陶泥捏制搭建合江楼,感受不同结构形态的美感效果;用油画棒与水彩或水粉的互斥方法绘制“两桥一堤”;用乳化的形式表达美术作品。
4.语言领域:鼓励幼儿描述赏析到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和对照,进而学习新的词汇,说出新的工具和美术过程;将幼儿园教师讲的词汇描述转化为图片符号,讲述自己所认知的东坡寓惠故事。
5.阅读活动:鼓励幼儿对东坡先生作品的阅读想象,对其文学艺术作品和所画场景的故事进行创造性描述,并创造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其次教师写出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描述,幼儿看图阅读文字,进而生成“话中画”。
6.数学逻辑:能创造重复的形式,建构图片和格子,如在学完“东坡画竹-认识竹子”后,能画出竹节的样式并重复使之形成竹子;能画出与数字有关联的波纹线,如教师讲述完“东坡造桥”事迹后,帮助幼儿了解桥的构造后,能画出桥的砖块纹样。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活动理念与导向
1983年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美育应该被当作儿童自然发展的工具,其根本目的是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本性,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7]。这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与本研究探索的东坡寓惠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活动的理念不谋而合,即美术教育活动应注重加强幼儿对周围文化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把美术教育从单一化演变为立体化,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发展发散性思维,将幼儿园五大领域渗透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突破传统美术教育的桎梏,提高儿童的美术素养。
三、优化教育手段,深化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内涵
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加德纳在多元理论中指出人具备各种智能,八种智能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为此,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可综合社会学习同数理逻辑、语言、空间等学习资源,建构学前儿童探索美术的概念,也可在以美术为主而展开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中进行。
(一)东坡寓惠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设计
通过密切儿童美术教育与其他各领域的关系,更有利于幼儿感知学习东坡寓惠文化,基于加德纳多元理论视角,本研究探索出系列关于东坡寓惠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如表2所示。东坡寓惠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以“教学活动、美工区活动、综合活动”为主线,结合了幼儿园五大领域,实现不同领域教育教学相互渗透;美工区活动作为活动设计的亮点,把东坡寓惠优质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紧密关联,设计出诸如《苏东坡》观影、荔枝皮拓印等美工活动;综合活动杂糅了不同的教育形式,如贴纸活动《东坡足迹》,亲子活动《话中画》等,进一步丰富了东坡寓惠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活动形式。
(二)东坡寓惠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案例列举
烟雨西湖(绘画活动)活动意图: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数百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历史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感受西湖的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更能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本次活动指导幼儿通过油水分离画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让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适合班级:大班活动类型:美术活动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索观察自然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并在教师引导下感知惠州西湖烟雨之美。2.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幼儿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景色,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3.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水粉表现烟雨中的西湖一景、油画棒表现桥、泛舟船只、波纹,并体会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游览西湖并收集关于西湖的传说、诗词、音乐、及有关西湖油水分离画的图片。2.PPT《西湖真美丽》。3.水粉纸、水粉颜料、盐、排笔、油画棒。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1)教师讲述西湖的传说。(2)通过PPT感受西湖之美。2.主题活动(1)出示桥、树、泛舟船只和波纹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2)欣赏作品。教师:我们先用油画棒在水粉纸上画出桥、木棉花树、泛舟船只和波纹的形状,再用排笔给湖面刷上蓝色的水粉颜料,这样桥、泛舟船只和波纹就出现了,是不是很神奇?教师:小朋友们,这样烟雨的感觉出来了吗?我们还要给剩余的空白地方涂上浅浅的天青色水粉颜料。教师:接着我们用手指蘸红色水粉颜料,点出红色的木棉花,多点几朵哦,最后我们请出水粉的好伙伴——盐,洒在木棉花的上面,看,木棉花开了!想不想试一试?(3)幼儿体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技能技巧(1)使用排笔涂色时,能够一排排横着走,均匀涂色。(2)点画木棉花后撒盐时,尽量洒在木棉花的正上方。(3)提醒幼儿绘画结束后,收拾好绘画工具,放回原处并清理桌面。
(三)优化“讨论—操作—赏析”教育手段,深化东坡寓惠文化美术活动内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进行学习与发展。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教师在组织开展东坡寓惠文化美术活动时,可采取“讨论-操作-赏析”等教育手段,贴近幼儿实际的美术经验,引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中。
1.讨论:营造愉悦氛围与观点共享
幼儿体验先行,在此基础上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有关东坡寓惠文化的美术教育时,幼儿教师应基于学前幼儿的具象思维特点,多思考如何将美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东坡寓惠文化的资源引入到现实情境中。比如,开展“两桥一堤”绘画活动时,可以先让孩子观察、感受两桥一堤及周边的古迹结构特征,问幼儿的观后感,再向幼儿介绍东坡先生为惠州人民建桥做贡献的事迹。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当他们真正体验到其中,便能对桥堤的构造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惠州的桥堤之美有更具体的认识。
2.赏析:涵养人文精神与美术素养
东坡寓惠的艺术作品,蕴含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时代背景,具有独立而成熟的艺术视角,而通过鉴赏能够让幼儿在艺术欣赏中提升其审美素养,从而拓展色彩感知力与想象力。这也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一方面应注重内容的筛选与挖掘其中的历史内涵,提供广而精的作品供幼儿赏析,用与幼儿认知特点与审美特点相吻合的语言讲解;另一方面,要用幼儿所能接受的方式、语言介绍分析画面特点,如用故事的方式,介绍东坡先生如何喜爱荔枝,引导幼儿看、摸、闻荔枝,感知荔枝的形状特点。
3.操作:尊重多元感受与个性表达
罗恩菲尔德认为,如果把幼儿作为一个天生的艺术家来看待,仅仅是提供素材而没有技能、技巧帮助的话,从幼儿的美术教育方面出发,所产生的害处和忽略儿童的创作冲动是一样的[8]。幼儿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既要力求在恰当的时机,为幼儿提供样式丰富的美术材料及创作手法,还应尊重幼儿心理特点,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舒适自由的创作环境。在幼儿创作时进行观察记录,不随意打扰、指指点点;在幼儿结束创作之后,观察他们创作的内容并聆听他们的创作想法;尊重其创作思路,注重评价措辞,用积极的反馈支持鼓励孩子,给予其继续创作的热情。
四、结语
东坡寓惠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美术的教育教学实践,让幼儿在欣赏艺术化的文学和美的画作时,不仅能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东坡文化,感知东坡文化中的各种美,更能促进幼儿知晓与感受东坡精神,激发其爱惠州,爱祖国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幼儿对本土优秀文化的审美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尊重幼儿独特的审美情感,注重美术教育评价的多样性,弱化以作品成果为主的评价标准,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志熠.本土文化成就园本课程——浅谈本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实施[J].新课程(上),2016(11):19-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王启鹏.苏轼寓惠探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29-37.
[4]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
[5]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404.
[6]田宝英.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7]张萌莎.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美术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学龄前儿童图形认知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8]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60.
作者:林冬鸿 单位:惠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