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法缔约过失责任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法缔约过失责任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法缔约过失责任管理

摘要:本文从分析信赖、信赖利益的概念入手,论证了信赖是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规范目的,进而根据这一目的确定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和赔偿范围。

关键词:信赖缔约过失责任范围

一、信赖、信赖利益与缔约过失责任

1、信赖(relianceonpromise)与信赖利益(relianceinterest);

何谓信赖?这个问题与信赖利益的概念一样令人迷惑,按信赖一词系“美国法所创建”[1],因此,其基础含义只有在美国法所创建语境下才能比较得到正确理解。在美国法中,信赖乃是基于对允诺(promise)的一种期待态度,因而对允诺的违反使受允诺人感到“他被剥夺了一些属于他的东西”[2]。因此,信赖实际上涉及的只是一种期待,在这种期待中,并未涉及是否有损失的问题,在信赖中加入损失的问题,将混淆信赖与信赖利益的区别[3]。

关于“信赖利益”,自富勒发表了《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一文之后,引发讨论几十年,迄今难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定义,按照王泽鉴先生的观点,“信赖利益者,指当事人相信法律行为有效成立,而因某种事实之发生,该法律行为(尤其是契约)不成立或无效而生之损失,又称消极利益”[4],与此种消极利益相对应的是积极利益,即所谓履行利益,指法律行为(尤其是合同)有效成立,但因债务不履行而生之损失,富勒在《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一文中称之为期待利益。这是一种因信赖而已经支出的既存利益。

根据前述界定,我们可以认为,信赖是产生信赖利益的前提,但此种利益不是指当事人因为信赖而获得了某种积极的收益,正相反,它特指当事人因信赖产生了相应的支出,包括财产上的和机会上的,只有在这种支出获得赔偿或补偿时,“在这种场合受保护的利益可以叫做信赖利益”[5]。

2、信赖、信赖利益与缔约过失责任

为什么我们要追究缔约过失者的责任?通说认为是因为缔约过失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而此种义务乃源于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6]。我们认为,这一答案只回答了一半,只是说明了缔约过失者应承担责任的法律和法理依据,而没有涉及“缔约过失责任”这一法律制度的规范目的,也就是没有回答责令缔约过失者承担责任所欲达到的法律目的。那么这个目的何在?

我们认为,这个目的是使受允诺者“恢复到与允诺作出前相同的处境”[7],是对受允诺者因其信赖而支出的成本进行赔偿或补偿,这种赔偿或补偿即是信赖利益,置言之,责令缔约过失者承担责任是为了保护信赖。因此,缔约过失责任乃是对受允诺人信赖的保护。

二、保护信赖的理由

缔约过失责任的目的在于对信赖进行保护,那么,一个社会需要耗费成本去保护此种心理的目的何在?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基于社会心理需求的制度供给;

既然信赖是一种“善良的心理状态”[8],而此种心理状态又“相对来说是千篇一律的”[9],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全社会因此产生了“保护信赖”的普遍需求,法律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必然应回应此种需求而提供制度供给,否则,大多数受允诺者都将因害怕遭受损失而失去对允诺的信心,进而威胁到整个合同制度的存在。

2、维护信用;

现代市场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流行语言谓之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最大功用在于消除现实产品和将来产品之间的时空间隔,从而极大地节约了交易的时间成本。如果任何交易都必须以实际存在的产品为标的,就会出现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低效率局面。而对允诺的信赖乃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信用,法律保护信赖也就保护了信用,保护了现代市场经济。

3、作为一种财产的信赖;

信赖与普通财产相比,具有某种相同的属性,即未来使用、收益的可能性,任何财产在不直接使用、收益时,都只是作为可能性存在,比如一辆汽车,对车主而言,在上车前,其作为财产能否提供驾驶运载的功能,仅仅是一种可能,同样,信赖可能带来的收益也是一种可能性,两者的差别只在于信赖的收益可能性得以实现需要更多的时间。

既然信赖本身具有作为财产而使用收益的可能性,法律作为保护公私财产安全的基本制度,必然应对信赖予以保护。

三、信赖保护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赔偿范围

寻找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规范目的,其基本意义在于确定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及赔偿范围,从而为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行为法在适用上划清界限,以实现民法制度的内在和谐。

1、由于缔约过失责任系以保护信赖为规范,因此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必须以产生信赖作为边界,从而厘清并协调与侵权法的适用关系,实现民法制度的内在和谐。

关于侵权法与缔约过失责任在适用上的重叠与交叉,最经典的案例是德国1911年帝国最高法院关于顾客购买油布地毯被砸伤一案[10]。在该案中,法院以百货商店在契约缔结之际有过失为由,判决其承担赔偿责任。在此案中,受害人既可以选择侵权赔偿,也可以选择缔约过失赔偿,因此侵权法和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发生竞合。[11]

我们认为,如果认为信赖是缔约过失责任的规范目的,那么本案的判决理由是存在疑问的,因为受害人的信赖中,不可能包含了被伤害的意思。此外,本案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受害人中,有一位是顾客的孩子,此时,孩子所受的伤害与缔约何干?

我们认为,本案实际上混淆了侵权法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规范功能,扩大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其判决理由游离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规范目的,破坏了民法制度的内在和谐,会出现在缔约过失责任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极端情况。

论者或许认为,此类案件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可以排除雇主在侵权法中以已尽选任监督之责而进行抗辩的可能性[12]。但此种理论上有理的理由,实际上没有多大价值,按照王泽鉴先生研究,在其“查阅所及的资料中,尚未发现有雇用人举证免责成功的案例”[13],因此前述免责要件“不过是立法者的良好愿望而已”[14],不足以作为扩大缔约过失责任适用范围的理由。

2、由于缔约过失责任希以保护信赖为规范目的,因此缔约过失责任应当以履行利益作为赔偿的最大边界,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合同履行利益以外的利益产生信赖。这一界定可以较好地平衡交易双方的利益。对信赖方而言,他可以安心地基于信赖从事行为,对于允诺方来讲,他可以知道自己最大的赔偿责任,从而可以在算计利害后,作为类似效率违约的行为。

[1]马新彦.信赖与信赖利益考[J].法律科学.2000(3)

[2][美]L.L.富勒著,韩世远译.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A].债法论文选萃[C].北京:法制出版社,2004.267.

[3]马新彦教授认为信赖首先是一种善良的心理状态,其次是受该善良的心理状态趋使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致造成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机会损失。参见马新彦.信赖与信赖利益考[M].法律科学.2000(3)

[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5)[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67.2005.181.

[5][美]L.L.富勒著,韩世远译.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A].债法论文选萃[C].北京:法制出版社,2004.264.

[6]陈小君.合同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62.

[7][美]L.L.富勒著,韩世远译.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A].债法论文选萃[C].北京:法制出版社,2004.263-264.

[8]马新彦.信赖与信赖利益考[M].法律科学.2000(3)

[9][美]L.L.富勒著,韩世远译.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A].债法论文选萃[C].北京:法制出版社,2004.263-264.

[10]该案的详细内容参见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85.

[11]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85.

[12]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85.

[1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5.

[14]蔡立东论法人之侵权行为能力

本文相关资料参见李红军法律研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