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业设计教学中工作室的作用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业设计教学中工作室的作用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工业设计教学中工作室的作用探析

一引言

工业设计(IndustrialDesign),简称ID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其内容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Oem的模式逐渐走向衰落,产品创新成为经济继续前行的必然趋势。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工业设计至关重要。

二现有教学模式的利弊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近些年我国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和高水平的设计师。但整体来说距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只对教育方面的因素进行阐述和分析。工业设计教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科”与“艺术”两大阵营,工科的工业设计专业工科课程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延续工科类专业授课的方式,核心内容是“机械+美术”。有很多机械类的课程直接是按照工科学生的方式授课的,有许多内容并不适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学生学习难度大且对专业没有太多作用,最后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在许多工科院校内美术类课程也是按照工科类课程来进行教学的,出现了平面构成刚下课又接着上色彩构成的情况。这一类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并不繁杂,主要是要动手实践,重点是要理解和应用。如果上一课的内容还没有消化吸收紧接着又上下一堂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艺术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很多来自美术院校,大都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在设计作品的造型、视觉传达以及美感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在这个阵营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但是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也普遍存在教师缺乏工程教育背景与训练。其工程类的课程有很多划拨给其他学院授课,或者外聘教师授课。许多教师把设计等同于艺术创作。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在很多时候具有比较强的局限性,影响了学生的设计水平。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利弊

工作室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是一种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包豪斯学院工作室的教学由“形式导师”与“工艺导师”共同担当。“形式导师”负责艺术与设计方面的问题,“工艺导师”负责实践。两者较好的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我国近年来工业设计专业也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大幅度的扩招,人才培养数量大幅增长,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数量也有着较大程度的增长。随着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院校的重视,许多学校都设立了工业设计工作室,开始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对实践环节的重视,重点是依托于工作室这个实践载体之上。在工作室这个载体上可以完成设计教学、设计项目,强调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业设计的工作室在发挥着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许多工作室只能充当第二课堂的角色,没有和日常教学结合,更多时候变成了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许多的设计项目进度与学生的学习进度脱节,学生在参与设计项目的同时又要上课,完成课堂作业等内容,导致项目进度滞后。如何把工作室与课堂有机结合,建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工作室的作用

(一)4-1建立合理的工作室设置

工业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决定了工业设计工作室的设置不能简单化,不是几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的,首先针对基础的课程和专业的课程要区别对待。在基础课程方面应当设立绘画工作室、图形影像工作室。在形体训练以及模型加工方面应当设置成型加工工作室,在专业课程方面应该设立产品设计工作室。在工作室的设置方面还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在各个工作室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关系,他们都直接地服务于产品的设计,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各个工作室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各个方面的具体支持。也就是说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机械加工,那么就可以到成型工作室去完成。如果最终的方案需要拍摄展示照片,那么就可以到图形图像工作室中完成。这样通过产品设计为核心,具体的功能为支撑的构架搭建工业设计工作室的总体布局。

(二)4-2基础类课程的工作室教学

在绘画类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都在画室中进行,这一点大部分的学校都是这样进行的,例如像设计素描、色彩等课程。这类课程学生单独依靠课堂教学往往起不到训练目标的要求,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绘画实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他的绘画类课程的授课也大都如此。这种情况下绘画工作室长期有效地对学生开放,有专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把集中的课时分散开,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进度,那么就能更好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时所面临的问题。在这里做一个设想,把以前的集中授课改变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是与以前类似的集中授课,第二部分是自习实践与授课结合的部分,第三个部分是考核部分。考核可以考虑设计多个考核,而不是像以往上课的一次性考核,把学生需要解决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者需要掌握的技能当作一个小的考核点,然后通过阶段性的考核达到保证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阶段性考核没有通过则继续进行相关的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不同的水平和能力施教。

(三)4-3专业类课程的工作室教学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区分理论性为主导的课程与实践性为主导的课程,工作室主要作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平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建立以项目带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考评机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个设计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众多的条件,例如产品设计课程的项目是要设计一款产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种技能与条件的支撑。其中可能涉及到绘画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图形图像方面的内容,可能涉及到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协同工作。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的分类教授体制,阻碍了协同教学的发展,最终导致学生完成项目的综合能力比较欠缺。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而且能够协同工作的工作室教学制度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会起到显著作用。协同工作的工作室教学模式首先是各种资源的协同工作,然后是教师之间的协同工作,最终达到资源、教师、学生共同配合完成设计项目。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打破原来的一门课程一个老师教授的传统模式,建立教师组。在这个组合中应当集中各个方面的教师,比电脑绘图方面的、机械加工方面的、结构设计方面的等等,在项目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由该方面的负责教师来负责教授学生与解决相关的问题,由相应的工作室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实际上就是在工作室的平台上由一个水平较高的教师组合团队来带领学生团队共同完成设计项目。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设计项目,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能力。

五、结语

在国家提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适合于自身条件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问题已经成为了许多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是基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的,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一些谬误,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作者:王伟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