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

摘要:结合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以9级大二园林专业学生为教学改革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注重新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互动、借位直观、换位和反思的五大学习体验,转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应用,达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循环,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处理园林建筑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体验式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及个人对居住生态环境关注度的日益提高,高校园林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园林建筑作为园林四大要素之一,在园林行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园林建筑设计是大学本科园林专业的核心课,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型课程。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性和艺术性,还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园林建筑设计的要点和方法,结合建筑结构、材料、文化、景观环境及艺术要求加以应用创作[1-2]。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建筑方案的形成、比较优化、修改深入和最终表现,并结合设计方法、建筑空间组合、建筑平面功能、建筑立面效果、周边景观加以应用,实现学以致用[3,5]。基于课程特点,结合湛江科技学院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4],在课程教学中尝试引入学生体验式教学,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有效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结,以达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循环。因此,要求园林建筑设计的任课教师应紧跟行业需求,结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对课程教学进行适当改革,从而使课程教学内容更符合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使学生本科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实际工作,或为继续深造学习奠定基础。

1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1.1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大部分

以传统方式即以“教师+课本+PPT”的相对单向“传输”式授课,虽然教学中教师很积极地结合教学案例或最新的知识动态,但学生真正获得并消化吸收的知识十分有限,自主能动性不高,对各种设计方法的运用理解不够深刻,也就难以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应用理论知识,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2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由不同类

型的园林建筑项目组成。学生在完成设计时,大多数倾向于建筑平面构图和立面造型,而从空间、功能、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全面构思和设计的较少,建筑设计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及其相关环节的设置过于简单,学生的设计具有较大随意性,难以在相应的场地里进行合理设计,再加上缺乏尺度感,设计作品往往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与项目实际脱节的情况屡见不鲜。

1.3考核方式单一,反馈信息不足

课程考试由平时作业、考勤和期末大作业两大部分组成,这种考试方式对于重视实践性的设计课程来说显然不够全面。课程设计部分则是对设计作品本身效果打分,导致学生过于注重作业的表现,致使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学思路

2.1创新教学模式

引入课程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主,结合教师指导”为核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双向互动的方式边研究、边改进,学生的体验以直接接触、反思、互动、换位转化的思路贯穿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5](图1)。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已被重新组织,教师的角色已从单一变为多重,除了最初的课堂授课之外,还充当教学活动设计者等多种角色,如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和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学生的角色也从被动变为主动,他们可以控制学习过程并自行选择学习方法,通过亲身经历,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特定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有效参与。同时,注重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及整合式教学,使该教学内容新颖充实,特别是结合目前园林建筑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结合心理学、场地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式教学。

2.2更新课时安排

课时的安排不再遵循原有的理论到实验的切割式组织模式,而是更新为专题学习中理论与实验结合、交替穿插安排,及“园林建筑理论+实验调查+建筑模型制作”的编排方式,学生在阶段性的理论学习之后衔接实地调查再到动手制作的连续性训练。在教学模式中以设计方法教学取代类型教学,强调学习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各个环节勤动手、多分析。这些课时的安排都将取代以往纯理论的课时,及时更新教学课时的安排,充分体现该课程教学的先进性。

2.3注重信息反馈

课程结束后,针对实施对象的相应年级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表,分别从理论知识获取、实地调研、组内讨论、模型制作、课堂汇报分享五大模块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总结本次专题的教学经验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以期提高后期教学的有效性。

3改革课程内容

本次体验式教学以中小型展览馆建筑设计专题教学为例展开,课程中涉及的其他专题同样以该教学方法进行,本轮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班级为9级园林1班,共27人,分为6组。第1步:首先进行城市展览馆设计的理论教学,对展览馆功能分区、流线分析、空间采光、外部造型、空间组合以及方案设计案例的分析等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其次,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实验教学的安排,组织学生对所在城市的展览馆进行实地测绘和调研,学生分组对现有展览馆的周边环境、室内外尺寸、功能分区、空间使用划分、材料等要素进行观察感受并手绘现场记录,结合现场参观者的活动,通过小问卷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便了解不同年龄层的人群使用需求和建议。第2步: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继续以小组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相关书籍、线上资源查找同类型案例,结合前期的测绘和调研收集的资料,组内开展讨论,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综合相关意见,确定展览馆设计的总体思路,绘制展馆设计草图并加以初步完善。第3步:集中讨论,各设计小组对本次方案完成的进度、遇到的疑难点以及本组方案的设计思路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根据汇报提出问题或意见,以便汇报小组能更好地完善和深化设计方案。无论是对优秀作品的考察调研分析,还是对设计方案的构思及推敲,都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工作习惯,如勤于思考、多动手、多画图等,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设计表达能力。第4步:制作实体模型,借助模型还原方案设计中的场地变化、建筑形态、造型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若与图纸有冲突或不合理地方,要及时进行补充或修改,最终定稿设计方案,制作方案文本,展出分享。第五步:课堂反馈与总结,通过小问卷填写,学生根据本次专题的学习过程填写各阶段的体验、感受和疑问等信息,指导老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并反思,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并消化更多的相关知识。

4改革实施方法

改革实施方法详见表1。

5学生体验分析

5.1亲身体验

通过课堂的理论课与实地考察测绘和调研,学生以自身的角度直接观察展览馆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组合,并且能通过测量感受场地的大小和尺度的具体信息,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充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这一系列的直接体验使得后期的方案体现能更加切合实际且不失真。

5.2互动体验

通过前期资料的整合,设计小组随之展开讨论,组间还可针对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样的互动体验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设计思路,相互查漏补缺、思想碰撞,很好地培养了团队的协作能力。

5.3借位直观体验

学生通过模型制作,再结合前期的方案图纸,能进一步对本组设计方案的造型、功能以及空间的转化直观化,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模型整体结构、比例、建筑空间组合和造型等要素,反过来对设计方案的修改提供直接依据。

5.4换位体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方案进行展示和汇报,介绍本组方案的设计构思、设计方法和设计特色,回答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并总结。这样的换位体验使得学生很好地获得学习设计的主人翁意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式学习。

5.5反思体验

学生在把握专题学习的重难点以及领会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填写的方式进行反思,老师结合填写结果进行总结,这样能加深学生从“知”到“做”再到“思”的纵向体验。

6课程改革效果反馈

为充分了解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在9级园林1班和2班大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放了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共份)。调查结果显示,96%的同学非常接受和喜欢类似的以学生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方式,4%的同学对本次的改革持进一步改进和更新的态度;同时,在5个阶段的体验收获中,认为体验式的学习收获颇多,其中亲身体验中收获最大的占30.14%、互动体验占15.%、借位直观体验占20.23%、换位体验占28.29%、反思体验占5.89%。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非常支持体验式教学,尤其是课程学习中的亲身感受和角色对换以及对本团队作品进行分享和汇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团队的合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7建议

7.1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实施多元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课题,走出课堂,实行现场教学,开展社会调研实践和讨论。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前期的现场调研让学生很好地感受了实际的园林建筑风格特点、优缺点、合理的设计尺寸等;在后期的课程持续更新中,还可以通过课外专题讲堂,邀请相关的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沟通交流、讲解、答疑等。

7.2注重课程设计中的调研工作,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中的硬质景观,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构成园林系统的一个要素,因此任何园林建筑都离不开特定的具体环境,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亦对环境起作用。园林建筑环境调研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树立系统的环境观,学习环境因素分析的方法。例如,在展览馆的设计课题中,加强设计前期的建筑环境调研分析工作,要求学生从环境、场地空间、建筑3个系统层次因素进行调研分析,为后期的设计方案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朱春福,洪丽,于雷.关于我校园林建筑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6(02):81-82.

[2]冯晶中.浅论建筑方案设计的优化原则及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8,000(021):2.

[3]周宇静.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J].建筑知识:学术刊,2(B12):-.

[4]谢秋兰,张誉.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总结[J].教育现代化,8,5(18):21-22.

[5]王昌.项目体验式教学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S3):65-70.

作者:李小梅 付俐媛 李芳辉 张誉 谢秋兰 单位:湛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