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一、导入时设计准备性练习

在数学教学的导入环节,学生的认知任务是要唤醒旧知,从旧知中寻找要素,引发新知学习的兴趣,在新旧知识之间寻找连接点。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准备性练习,通过激趣、铺垫,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展开新知学习。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特意安排了这样的准备性练习:很多同学都要过十岁生日了,结对的医院阿姨们打算要送给大家价值25元的《十万个为什么》作为生日礼物,如果按照月份来送,猜猜这个十月份阿姨们要花费多少钱?猜猜十一月份又会花费多少钱?学生猜想有9、10、11、12人会在十月份过生日,那么阿姨们的花费可以列出算式为:25×9,25×10,25×11,25×12,学生能够口算得出分别可能会花费225元,250元,275元,300元。此时笔者提出,根据统计,本月过十岁生日的有12人,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列出算式为25×12,估算可能是250元,也可能是300元。要想答案更精确,那就需要进行计算。学生由此开始进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环节。以上练习设计中,笔者将学生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不但让学生复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还通过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数感。笔者认为,这种情景和练习结合的准备式复习练习,能够为学生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同时使导入与复习有机融合,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做题时设计形成性练习

在新知学习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新知建构和技能的有效生发,教师要安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即时练习,这就是形成性练习。这种练习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新知形成的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配备精心设计且具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以强化新知的内化和生发。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生发式练习:一个馒头4角钱,1元2角能买多少个馒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列出算式:1.2÷0.4=3(个),12÷4=3(个)。学生这样算:1.2元就是12角,一个馒头是4角,就是求12个里边有几个4,12÷4=3(个),因而这样两个算式相等。通过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学生理解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弄清了怎么算的问题。紧接着笔者又设计了一道内化练习:(1)1.25÷12.5=()÷125,(2)5÷0.05=()÷5。这项练习主要训练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且两道题也各有侧重,前者是被除数的除数够移的,后者则是不够移需要在后边加0的。通过两项专题练习,学生能够在新知建构中获得生发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力。

三、巩固时设计应用性练习

根据数学建模理论,数学教学进入巩固阶段,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时需要教师设计巩固型应用性练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则深化新知,为下一步知识拓展提供机会。巩固型应用性练习应遵循三个层次:一是模仿,这是培养学生形成基础技能的第一步;二是变式,这个阶段练习的知识点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习题的形式和角度,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灵活性;三是创造,这个阶段的练习内容是综合性的,变化较大,解题方式也较为灵活。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几道练习题:①101×25=(+)×25=100×25+()这是简单的模仿类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②用简便方法计算:(a)28×99+28;(b)77×16-77×6这是通过改变形式和数学新情境(减法)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并形成计算技能。③用简便算法计算:(a)22×68+44×16;(b)25×(47×12+53×12)这是一个综合运用的练习设计,目的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探索。以上三个层次的习题设计,既有对乘法分配律基本形式的练习,也有乘法分配律计算技能的练习,还有采用等式变形后让学生进行探索的练习,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效果。不同类型的习题设计侧重不同的数学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逐步过渡到探索阶段,获得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习题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策划,这需要教师细心挖掘教材内容,本着创新的教育理念,深入领会课标精神,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才能让练习内容逐步丰富,为课堂教学创造精彩。

作者:丁肖华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大垛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