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班级管理反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初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班级管理。如何在学生中树立班主任的权威,培养一个优秀的班级团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用心打造一个班集体。
[关键词]引领;班级团队;差异;班级文化
新的发展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变化,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也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变化。班级管理工作也要从注重学生成绩的管理转向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管理。本文就根据自己班级管理工作的做法,作初步探讨,期望对广大初中班级管理者有所裨益。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引导出来的。初中的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不再唯老师的话是听,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老师的权威不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学生的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的。要想真正地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权威,便要做到古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初中的学生处在模仿阶段,而且他的模仿行为、心理比小学生更甚。他的行为、习惯、品行等,不是管理出来的,是在班级中、在家庭中、社会上模仿的,尤其是从老师身上模仿学习的更多。所以作为初中班级的班主任,长期和学生打交道,一定要谨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坚决不要求学生去做。在和学生的交流、相处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引导,身正示范。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二引路人(第一引路人是父母),我不仅经常问自己:你了解你的几十个学生吗?知道他们的喜恶吗?还要问:我的学生了解我吗?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我会给他怎样的影响呢?学生要和我朝夕相处四年(我们是四年制初中),其身心发展、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四年,在这阶段,我对他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我不会给学生灌输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作为班主任,我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如诚信、守信、尊重、付出等。在做这些时,我不会给学生讲理论,而是结合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有时甚至就是我自己的实例,给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让学生学会判断。身教胜于言教。我一直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发展。
2一支优秀的班级团队不可缺少
一个班级无论人数多少,都不能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管理。不仅仅是工作量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在班级中组建一个团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不能圈养,一定要散养。每接一个班级,我就有意识地做这方面的工作。开学伊始,就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初中四年的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实现班级自治。学生感到既新奇又迷惑。然后我把整个初中四年(五四制)的班级发展计划展现给学生,学生欣然接受,然后满怀激情的参与其中。第一阶段,先选出每组的组长,暂时满足班级的运行,处理班级的日常工作。经过一个阶段的熟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然后推选出班级团队的人选,正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我在班会上给这个团队明确任务、要求、纪律,让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处于一种公开透明的状态。这个团队不是班主任的助手,而是一个真正的独立的团队,不是对我负责,而是对班级负责。这时的班主任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开发者、引导者。对班级的各种工作,对学校的各种工作,不是给我汇报,而是引领全班学生和同年级比较,找差距,补不足,结果各项工作都做得相当好。为了培养全班学生,这一团队的任期是有期限的。我们采取任期制。每一团队任期一学期。从第二任开始,采取竞选形式。同时为了弥补个别学生的差异,对个别学生采取任命形式。在换届时,先选出新的团队,然后让上届的成员发表感言,激励新一届团队开展工作。所有的过程都在班级进行,公开透明,公正民主。放手不等于放任,在每届班级管理团队任期内,我都给工作上的明确指导帮助。不要担心,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处理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完全应付得过来,甚至比我想象的要好。针对学校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我和他们一道思考、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每一团队的新思路、新方法都给予鼓励,并及时在班会或晨会上总结。在四年的学校生活中,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自治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不仅班级工作开展顺利,就是在同年级的班级管理中,班级的表现也得到学校的认可。这种模式也得到家长的认可。班级的团体协作能力得到长远发展。
3没有差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是我当班主任长期以来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也是我作为班主任和老师一直以来所秉承的理念。在一个班集体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兴趣爱好不同,知识经验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古人就认为教育是“有教无类”,就提倡“因材施教”。我们传统的差生概念的由来,大多是基于成绩而言,以偏概全。只有放下唯成绩论,才能在心中真正放下“差生”这个概念。只要有差生这个概念,不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班级管理中,哪怕再有能力,潜意识里都会蹦出这个差生的东西,把他列为另类,无形中影响到自己对学生的判断,从而做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行动,即使是无心的,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正的。对待学生,不能只看他入学入班时的成绩,那不是判断的标准。我们要看到他们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而且我们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对他们整个初中阶段负责。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从没有“转化差生”这一工作。在班主任眼中,孩子和家长眼中的孩子是一样的。每接一个班,我都尽快熟悉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熟悉他们的家庭背景,叫得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以利于以后的交流。虽然不要像小学那样蹲下身子和学生相处,但一定不能站在成人的高度和学生相处。观察、交流,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然后做相应的教育策略。美国斯坦福大学从2016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关于教师与尊重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发现:教师的尊重是学生产生归属感的最重要来源,学生越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就会越喜欢学习。同样的道理,学生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就会对班级有归属感,就会喜欢班级。对适应性差的学生,班主任应特别留意,在班级活动中,在班级管理团体的选拔中,应给予特别的关照。既让他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注,又不要让他感到特别、另类。只有站在和学生同等的高度,以学生的视觉看待问题,用他们的高度分析他们的事情,分析他们不常规的做法,才能发现孩子的秘密,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信任的人。在班级这个小而具体的环境中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真诚地表达自己,释放自我,得到个性的塑造。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他们成长。尊重和爱心是最紧要的。
4班级文化的不可或缺
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学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同样一个班级也要有自己的班级文化。相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文化是虚化的,班级文化才是具体的,可感的。文化育人,一定要让学生具体可感,才有实效,学校的校园文化只有通过班级文化的浸蕴,才能把它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养分,文化才能成为一种凝聚力、向心力,才能让学生对班级、学校有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学生对班级才能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建设班级文化,不是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标语、图片就行的。不是班主任一厢情愿的事,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唱主角戏。而是在一个明确的班级发展主题或目标下,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在一个班级初中阶段的生活中共同实现的班级价值。对班主任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极富意义的探索。它不会增加班主任额外的工作量的,因为我把平时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手段、方法、办法等用一个明确的主题贯穿在一起,就可有效的实行。我说说我的做法。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后,我就积极思考如何建立这个班级的班级文化,然后和同学们一块探讨我们班级的主题,(四年初中生活的班级主题),制定行动计划,四年的(我们学校五四制)总体计划,每学年的目标,每学期的目标。开始是目标引领,这个阶段班主任起主要作用,你必须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可具体实行的目标。在将近一个学年的坚持下,就形成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班级目标,在一步一步地落实班级目标的过程中,班级文化就无形中萌芽、成长,然后反哺学生。从第二个学年开始,教室里已基本不张贴学校统一的标语、图片,取而代之的是班级生活中学生的成长经历,我把学生的成长经历做成图片、简报、班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在教室里,教室的四面墙壁被学生们自己的身影充实着。在这里,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被自己或自己的同伴激励着,鼓舞着,前进着。在实现班级发展目标的过程中,班级文化悄然形成,并内化为班级的凝聚力、前进的动力。在第四个学年中,学生不仅认可了班级文化,更为之自豪。这种由班级文化内生的动力、凝聚力,比标语、名言更有说服力,对学生而言,更有亲和力。
5结语
学生是不断成长变化的,社会生活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的人和事中,我们作为班主任,也应随之调整自己班级管理的方法、策略,不断探索、实践。前述种种,也不是孤立施行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永无止境。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止。
作者:刘会君 单位:泰安望岳中学